智锐双雄登顶蒙山 比亚迪全新速锐/G5品鉴记

更新时间:2021-11-19 0:06:15 浏览次数:0

  3月31日,智锐双雄比亚迪全新速锐/G5四川区上市品鉴会在成都举行,川西大区经理邓科先生致辞并宣布官方指导售价后,11辆新车集结出发,开启了为期两天的蒙顶山试驾之旅。这次,同时升级两款新车,而且又都同是中型级别车,足见比亚迪全力角逐这一领域志在必得的信心。仅就我们试驾的这两款车本身而言,外观、内饰和配置等方面都做了全方位的升级,真算的上顶顶大方了。

  全新速锐在原有的8安全气囊(含侧气帘)、ESP、右前轮盲区可视、彩色显距倒车影像监视系统等安全配置上,新增360全景影像系统、内后视镜行车记录仪、PM2.5绿净系统,并全系标配定速巡航、LED日间行车灯等实用性的安全配置。作为比亚迪汽车首款搭载Car pad车机融合多媒体系统、蓝牙钥匙和PM2.5绿净系统的车型,全新G5搭载了1.5TI直喷增压发动机,匹配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最大功率达113kW,最大扭矩240Nm,可媲美2.4升普通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却依然保持1.5升普通发动机的油耗,号称8万级最强T动力。

  试驾的去程,我们选择全新速锐先试。这部车提供两款变速器可选,分别是5速手动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我们试驾这台是手动车型。从集合地点出来,上高速前需要经过几个红绿灯,而且都处于车流和人流量都比较大的弯道路段。基本都在1-3档之间切换,感觉离合器的弹性和油门的响应速度配合的很好,这种良好的衔接设计,即使是刚摸车不久的新手也不会轻易熄火,发动机声音很静很好听。龟速一段时间后,路况开始好转,进入高速路后,随着档位拉高,发动机有节律升高的鸣声开始引出了它强劲的力道。这是一台自主品牌中第一款拥有VVL技术的1.5升排量的自然吸气的发动机,还具有EGR废气再循环系统,它出色的钮力和过人的升功率,确实给人一种意外的小惊喜。

  新速锐的诸多功能中,右前轮盲区可视系统非常实用,能够方便驾驶员掌控车身右侧的位置,以免压线或碰到盲区的障碍物。这次在进入蒙顶山途中,到处都在破基修路,使本来就狭窄的路面变得更加难行,尤其是在会车的时候,稍不慎就可能掉进沟里。这个时候,这个神奇的东东就派上用场了。在方向盘按钮上打开右前轮盲区可视系统,就清晰地看到了车子右轮的精确位置,这让我们每一次在艰险路段的会车,都变得毫无惊险,从容而过。

  次日返程,我们换乘全新G5试驾。比亚迪G5的底盘结构跟速锐相似,悬挂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后扭力梁式非独立的配置,整体调校偏软,以保证行驶中的舒适性。另外,后悬挂行程较长,避震阻尼较大,加装有横向稳定杆,以便在激烈驾驶时得到更稳定的表现。行驶中,方向盘两侧的旷量较大,打方向后回馈的力度也比较柔和,这为驾驶者提供了一个轻松的驾驶体验。从蒙山到成都的一百多公里的多种路面的多样状态行程中,G5的车身姿态都反馈及时,车头指向清晰,为驾驶者增添了信心。我们在蒙山脚下做急加速过弯测试时,感受到了G5的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非常细腻,总是能够温柔地把车辆从失控边缘给拉回来。可见,全新G5在这方面的调教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良好的操控表现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其实,比亚迪G5的这套动力系统并不陌生,搭载1.5升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并应用了缸内直喷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传动方面配合6挡DCT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速度够快,动力衔接紧密,在比亚迪旗下已经逐渐成熟,可以说技术方面是较为领先的。当转速接近2000rpm后,涡轮介入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车身会向前一窜,随后会有较强的推背感产生。转速达到3000rpm,发动机轰鸣起来,此时获得的持续输出的动力,足够给你去完成并线、超车等动作。噪音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比亚迪G5率先配备的PM2.5绿净系统是一项相当有中国特色的配置。系统与空调控制整合在一起,比较有特点的是可通过显示屏,来查看车内及车外的PM2.5指数。再一个功能就是过滤,空调内置了多层滤网,应用到了包括过滤灰尘等污染物,电离层激活氧分子,以及静电除尘等技术。为了检测它的实际绿净效果,副驾的媒友猛吸一口烟,将烟雾猛吹向空调出风口,此时PM2.5系统立即显示爆表。但仅过了一小会儿,显示屏上的数值就恢复到了优良的空气质量水平,确实很强很实用。

  全新G5的功能还有不少呢。Car pad车联系统,使用安卓系统,自由开放,APP随意下载,美女想找美食、淘宝、追韩剧、连微信都没问题;帅哥想看个电影、玩个游戏,甚至连导航换成志玲姐姐声音也都能通过Car pad解决,确实挺潮的。G5还有一个非常任性的蓝牙钥匙功能,开车可以不带钥匙,只要带上手机就可以啦!可以实现解锁、着车、开启后备箱,还能通过手机编码实现异地借车。就是可以不用带车钥匙,用手机就可以实现车的所有的操作啦。因时间和行程关系,就不一一去试了,这些就留给消费者去实际体验吧,呵呵。

  之前,我们认为自主品牌总是在中端车领域徘徊,是不思进取。今天看来,是我们对自主品牌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中级车的学问深,潜力大,做好了,自主品牌的腰板就能硬起来了,站稳蒙顶山腰,就能站上青藏脊顶。有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自主品牌的机会大得很;有比亚迪这样的精进而务实的翘楚,机会想给别人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