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论衡 “3.15” 将如何影响汽车行业

更新时间:2021-11-19 0:06:54 浏览次数:0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而中汽协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2,349万辆,同比增长6.9%,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如此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以及增长基数下,中国汽车产品整体质量表现如何?盖世汽车网此前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业界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的印象中,国内汽车产品的整体质量提升明显,而据J.D. 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报告显示,中国新车质量持续大幅提升,与我们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

  促使汽车产品整体质量提升的原因何在?宋健表示,老百姓购车对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人们往往会选择口碑比较好的车企,品质跟销量是直接挂钩的,车企为了销量自然也会在品质质量上下功夫。

  对于3.15所发挥的作用,宋健认为主要是监督作用。谁都不希望因质量问题被曝光,前几年由央视牵头曝光的一些汽车质量问题,促使车企提高警惕去重视质量问题。

  王宁表示3.15起到了一个正向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能唤起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车企对产品质量的改进。不过,王宁同时指出,一个企业的质量问题仅靠3.15来监督,那这个企业肯定是做不好的,汽车不是一锤子买卖,车企若是想在行业中长期立足,根本上还是要从自身管理出发,从产品本身的质量性能出发。

  戴文涛亦认为中国汽车质量的提升不能光靠3.15,其还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3.15曝光的是一两个点上的问题,这对厂家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对行业也有一个符号性和带动性的变化,但是整个中国汽车质量的提升,最根本还在于厂家管理水平的提升。

  论衡小结: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是国内汽车产品整体质量得到提升的主要内在推动力,而制造设备的升级以及相关技术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刺激因素,总而言之,产品质量随发展时间的推进而不断提升是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而在汽车行业愈发受到重视的3.15概念从根本上而言只是相关部门公信力不足的前提下被阶段性放大的媒体监督作用,对汽车厂商是震慑,但市场监控仍需要以媒体为主体,对整个行业而言仍是不成熟的标志。

  论衡之二:几大主流车系的产品质量如何,哪个车系相对表现最佳?

  纵观各大主流车系:德系、美系、日系、韩系、法系、自主品牌,他们具体的产品质量如何,哪个车系的相对表现最佳?

  戴文涛首先分析指出,德系、美系的汽车质量一直相对比较稳定,主要是其从事汽车产业的时间较长,虽然其间出现过一些小波澜(速腾事件等),但是不可否认,相对来讲,其总体上质量还是比较平稳。

  韩系中,现代汽车是一个典型的内部质量管理标杆企业,八、九十年代,现代掀起的企业质量管理浪潮直接带动了其整体汽车销量的提升,在质量管理方面,现代的一些举措是很值得业内去学习借鉴的,现在仍有厂家每年都会派员工去现代参观学习。

  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精益生产方式,在质量管理上也属比较老牌。

  自主品牌,近五年来,自主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非常大,且与合资品牌质量管理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J.D. Power去年的质量报告显示,自主品牌2014年总体新车质量平均为131个PP100,与2013年(155个PP100)相比减少了24个PP100(分数越低表示问题发生率越低,即质量越高)。国际品牌则从2013年的104个PP100减至2014年的95个PP100。

  单从质量方面而言,戴文涛坦言其个人比较看好日系。首先,日系的生产管理在全球首屈一指,其次,比较保守的经营思路让其经营也相对稳健。

  在王宁看来,自主品牌的质量稍显偏弱,毕竟起步发展历程晚,在管理经验方面尚不如国外合资品牌。但是他又提到,合资品牌也不见得一定好,很多车型国产化时根本没有在国外上市,仅仅是在中国上市而已,也会有出问题的可能性。

  另外,王宁指出,质量与销量是直接挂钩的,一个车型的销量能够持续多年达到月销一、两万辆甚至更高,就证明其质量相对有保障,相对而言,从量上达到这个规模,其质量上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质量问题消费者肯定会有反馈,进而也会影响其持续较好的市场表现。

  论衡小结:在质量管控上,几大外资车系各有千秋,毕竟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都势必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究竟哪家更强则见仁见智,需要比较的其实是各大车系针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其在国内执行的标准是否是其全球标准是问题的关键。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品牌近年来在产品质量方面进步明显,但面对外资车企动辄百年的品牌底蕴,自主品牌仍有不小的差距。

  论衡之三:当前国内车市上存在哪些比较严重的质量隐患?

  2013、2014,连续两年的3.15打假,汽车行业相继被曝光了DSG事件、翼虎断轴门等问题,车企回应以及解决以上问题的速度空前迅速,让3.15逐渐成为汽车圈的大事。在汽车保有量又创新高的当下,国内车市上还存在着哪些比较严重的质量隐患?哪方面的质量隐患最有可能被本次3.15曝光?

  戴文涛分析指出,当前从车主的关注度来看,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系统存在隐患是最大的。

  其中,动力系统第一,底盘第二,特别是前后驱动桥问题,这些是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

  如果从故障率角度来看,统计哪个部分的故障率更高,一些车身附件等小地方或是空调系统等的故障率也不一定会低,但是大家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故障会特别关注,主要还是其会涉及到生命安全。

  未来,电子电器的故障问题或许会让大家越来越重视,戴文涛还提到,现在一辆车的电子化程度已经达到20%~30%,很多数字化的娱乐系统都在车身上不断被加载,未来随着车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概念的不断导入,车身电子化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在车辆网普及后,车内网与外界的互联网接通,很有可能使车身的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如引发黑客事故,危及数据安全等等。

  王宁认为,车内空气挥发物的情况会比较严重。据悉,目前世界上各国的车内空气质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现有的中国法律体系相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比较松懈,若中国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没有国外严格,生产工艺和产品上只要求达到国家标准,那么就会有危害气体超标的可能性,再加之迫于生产成本的压缩,极可能会带来质量隐患。

  对于最有可能被曝光问题,受访专家均表示这是偶发性事件,在没有特别明显的诱发因素出现前并不容易预测,但从概率上而言,随着空气污染不断加剧,人们对PM2.5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再兼之前段时间一个相关宣传片的刺激,各界当下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很高,因此,车内空气、汽车尾气排放是否达标等问题被曝光的可能性较大。

  论衡小结:目前,3.15俨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一年一度发现解决质量问题的重要途径,厂商、媒体、消费者等各界都给予高度关注,近两年,也先后有多家汽车品牌选择在3.15之前召回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3.15的威慑力可见一斑。本届3.15会否有汽车品牌被曝光还未尝可知,但根据当前的热点而论,与空气质量相关方面最可能中枪,那些被曝出严重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却仍没有积极解决的汽车品牌可能要紧张一下了。

  盖世论衡:是盖世汽车研究院打造的一个品牌汽车评论栏目,透析汽车行业的新现象,新热点,新规律,新趋势;以行业资深专家、权威媒体人及企业高管为发声主体,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变化中的中外汽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