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的自主品牌如何转型?北汽给出了新思路

更新时间:2020-4-4 13:49:56 浏览次数:0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而这40年,中国汽车产业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年伊始回望40年的来路,仿佛历史赋予了我们一把神奇的长镜。

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今非昔比。自2009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9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市场,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的核心力量。

然而,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却遭遇了罕见的负增长,而这无疑宣告着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重要的变革时期,强者恒强将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旋律。北汽集团依托于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与前瞻判断,在2018年交出了不错的成绩。

2018年:北汽营收超4800亿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的新课题。为了重振自主板块,2018年6月,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曾提出,北汽集团将全面推进高新特战略,产业、产品以及产业链全面升级。据了解,所谓 高、新、特发展战略,即高品质、高效率、高效能;新技术、新动能、新合作;差异化、特色。

在高、新、特战略下,北汽集团旗下多个整车板块都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数据显示,北汽集团2018年全年完成整车销售240.2万辆,实现营业收入4807.4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同比增长7.3%,在营收、利润实现双提升的同时,呈现出利润增长率高于营收增长率的高质量发展的良性态势。

在北汽集团业务体系中,重点体现高、新、特发展的奔驰、新能源、商用车、越野车等板块全面发力:北京奔驰、福建奔驰分别实现销售48.5万辆和2.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8%和29%,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7%和77.8%。

北汽新能源实现销售15.8万辆,同比增长56.6%,在纯电市场销量连续第六年保持领先;北京牌越野车销量突破4.3万辆,业务实现独立运营。一系列发展成果为北汽集团2019年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定下高新特战略,北汽如何布局

在高新特战略下,北汽集团的自主业务也已完成调整。其中,北汽蓝谷成功上市,成为中国A股上市的第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北汽福田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明显加快,并取得全国首张氢燃料客车牌照;昌河新能源物流车运营平台正式成立。

目前,北汽集团正在试图通过剥离与合并,明确旗下自主品牌彼此间的差异,在高新特的战略框架下计划转型升级。

2018年12月29日,北京汽车发布公告称,昌河汽车以5.32亿元购买北京汽车及北京汽车全资附属公司株洲销售的标的资产。此后,威旺的微车业务由昌河接手,而威旺的新能源车则成为昌河汽车发展新能源业务的基础。

与此同时,原北汽集团越野车事业部正式升级为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为一体的独立运作的汽车公司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整车板块之外,北汽集团出行板块,华夏出行分时租赁业务全年共布局城市49座,车辆总规模达到4.2万台,运营网点2407个,注册会员数达到189.5万人。未来,北汽集团仍将在自主板块谋篇布局,至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北汽2019年如何决战汽车市场

2019年,是北汽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的起始之年,更是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蓄势之年。因此,北汽集团在2019年将重点推进六项任务。

一是落实双轮驱动,打造有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二是加快自主核心品牌建设,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稳步推进生态链合作,抢占核心技术竞争制高点。四是强化逆周期调节能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五是加大开放合作力度,走出全球化发展新路径。六是围绕混改强化资本运作,加强改革激发体制活力。

2019年,北汽集团则将挑战245万辆销量目标,营收计划达到5000亿元。具体到合资品牌部分,北京奔驰2019年销量目标为56万辆,福建奔驰为2.85万辆,北京现代则将瞄准90万辆。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巨大变革。无论是合资股比放开,亦或是关税下调,都让自主品牌面临着全新的竞争格局。如果我们以时间为轴,就会发展,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下一个弯道超车机会,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合适的了。

正如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所说,未来北汽集团将打造有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快自主核心品牌建设、稳步推进生态链合作,抢占核心技术竞争制高点,加快实施战略转型。

厚积薄发的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开始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相信在未来,以北汽集团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还将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以高质量发展打造自身竞争新优势,助力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