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 汽车市场会不会出现心动“狠角色”?

更新时间:2020-4-4 13:56:20 浏览次数:0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武汉疫情爆发之后,对于经济悲观情绪铺天盖地,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

根据非典的经验来看,疫情虽然对所有行业是一次泥沙俱下的攻击,但其实对有些行业是误杀,对有些行业甚至有助推作用。

非典期间,从宏观经济面上来看,2003年4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抗击非典最严峻的第2季度GDP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

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寻找一线红。

2003年非典疫情中第一受益行业是保险行业。2003年年底中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9122.84亿元,比2003年初增加2628.77亿元,增长41.45%。非典之后中国市场保险的渗透率大大增加。

其次就是汽车行业了。2003年我国汽车销量439.08万辆,同比增长34.21%。其中轿车销量197.16万辆,同比增长达到了75.28%。

非典疫情还直接刺激了日后改变经济格局的电商产业。2003年5月,阿里巴巴旗下C2C交易网站淘宝网上线。10月,解决网上交易信任问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上线。到2003年底,淘宝的交易额就达到了4000万元。

其实这佐证了在买方市场经济中的一条真理:要为消费者创造需求。

2003年,中国中医学院院长声称板蓝根对治疗非典有效,此后板蓝根便一战封神,到2009年的甲流、2013年的禽流感,板蓝根都被捧为包治百病的神药。甚至有传言,对致死率极高的埃博拉病毒,板蓝根都能够治疗。

在这次疫情中,又出现了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双黄连口服液被一夜清仓。这不是因为群众真的需要双黄连口服液,只是对疫情的恐惧,让他们以为他们需要双黄连口服液而已。

回到汽车行业,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会导致汽车销售的线下渠道非常艰难,但这也有可能会是打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向下走势的一个转折点。

其实我国作为一个公共交通非常发达的国家,在过去十几年里的公共交通建设,是在弱化私人用车需求。但是这次疫情让大家还意识到了私人用车还有一项卫生优势是公共交通永远无法达到的,疫情为人们创造了购车需求。

现在身处于隔离之中再看挤地铁,危险程度不亚于二战的战场。

换句话说,这次疫情给中国汽车市场砸出了一个黄金坑。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型需求,大概率消费者不会因为疫情的出现而取消买车计划,他们只会因为疫情的出现延迟买车计划。并且这次疫情的出现会刺激很多摇摆不定的消费者,坚定买车的决心。

买车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再延伸来看,2020年相比于2003年也有很多新机遇。今天汽车电商方兴未艾,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网络直购模式也刚刚起步。疫情之中距离产生安全。人和人无法见面的冷漠互联网世界,成为了一片最安全的土壤。

所以疫情的出现有可能会刺激着这两种新购车模式的发展,成为催化剂。这是一种比滴滴快滴大战发红包,更好的推广方式。或许这次疫情之后,可能会出现汽车电商中淘宝那样的狠角色。

所以对于汽车产业来说,这场阵痛可能是暂时,甚至对2020年的消费者购车趋势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另外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还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空前发达的时代,相比于只能盯着电视看的2003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这次疫情信息传播和报道的主要力量。电视台的速度已经被微信远远抛在了后边。这次疫情也会加速传统媒体,甚至电视台机制的分化和衰亡。

所以在疫情消散之前,车企的线上营销配合汽车电商的打法,可能是个不错的趋势。甚至是面向未来的预演。

总体来说,悲观的论调看了太多,这些逆境也都是我们目所能及的,无需赘述。但从创造需求这个角度来看,武汉疫情为汽车产业砸出一个黄金坑的情况,不是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