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了?新能源车行业或许只是看起来冷

更新时间:2020-4-4 13:13:14 浏览次数:0

最近几天,北京、武汉等多个城市迎来一股寒流,又刮风又下雨,还夹着小雪。也许受气候影响,北京、南方的一些媒体先后对金九银十新能源车增速放缓和跨界造车陡变不看好,认为是遭遇寒流,一时风声鹤唳,令人不寒而颤!事实真是如此阴冷吗?

中汽协统计显示,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4.9万辆,销售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3%和8.1%,产销增速明显放缓。

笔者注意到,主要是受新能源客车骗补掀起的信任危机及引起的政策大变,致使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势连续4个月趴窝在3万辆左右,环比虽然是微增长或没增长,但比起10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8.7万辆和234.4万辆产销量环比分别增长2.5%和3.3%,也不算很差啊!

从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长看,虽不再动辄翻番、三位数增长,但也有50%的增长,与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9.8%和20.3%相比,仍呈现较快增长。

全国乘联会统计显示,商用车领域,10月纯电动客车销售6686辆,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24%,笔者认为这是骗补重灾区和策源地,环比和同比均大降,真是活该;纯电动专用车销量为1710辆,同比下降75%,环比增长32%,笔者认为虽同比下降,而环比在增长,说明趋势在向好;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销量为1346辆,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29%,笔者希望这个下降比例还可更大些。这与此前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公布的骗补调查结果不无关系。

受骗补事件影响,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面临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已暂停更新,新补贴政策的不确定,销量必然受到极大影响。笔者认为,由于骗补重灾区集中在客车领域,补贴政策在该领域会有大幅度调整。一旦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在近期明确下来,市场增速会恢复到相对较快速度。预计12月还会再现一个井喷期。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持同意见,市场需求是存在的,只是目前处于政策调整期,正常的市场需求被压抑了。

从10月看,在当下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中,北汽新能源已连续2个月单月销量,居单一车型冠军;比亚迪新能源连续2个月月销过万辆,居新能源车企综合销量冠军。更可欣喜的是,短短4年多,新能源乘用车从月销377辆到月销30989辆,增长快10倍。

笔者跟踪研究中国汽车工业1994-2016年的22年的发展规律看,每7年是一个周期,有高潮必然就有低谷,起起伏伏,螺旋上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大发展才4年多,还没达到一个7年周期。

从当前国家态度看,国家发改委已先后为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长城华冠、奇瑞汽车、江苏敏安等5家车企的生产资质,且正式辟谣没有10张身份证之说,只要符合条件均可申请。在上个月,国务院已明确原则上不再批准传统燃料汽车生产企业。在今年更早时间,央视推出的公益宣传片上,新能源汽车的身影和标记格外瞩目。这一切都说明国家在战略层面已在鼎立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格力、苹果不造车了,富士康不投资造车了,说明不了什么!我们更应该看到,乐视超级汽车又重新获得新一轮投资,满血复活地还在坚持造车;蔚来汽车已在伦敦发布全新品牌NIO;长城在广州发布SUV高端品牌WEY,包含有新能源汽车车型在内;吉利已在德国柏林发布新品牌LynkCo

新一轮造车运动正在蓬勃开展,即使是寒冬来了,但经受住考验后造车新贵们,是不是离春天更近了!借用中央气象局11月21日流行网络金句雪是好雪,但风不正经幽默一下,政策是好政策,但多数客车厂不正经,新能源乘用车多数同志是好同志、很正经!

文/边思远

(本文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