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V主办2019第五届中国车内空气质量国际峰会将于10月24-25日在中国上海召开

更新时间:2021-11-18 22:07:55 浏览次数:0

现在,人们在汽车里的时间越来越多,对于车内空气质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在中国,乘用车持有量一直在持续上升。根据Satista的报告,在2018年,全球乘用车销量为80.85百万辆,中国乘用车销量为21.5百万辆。不仅如此,很多国家都颁布了针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相关法规和指南,用于规范行业标准,提升车内空气质量。

中国也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因此如何真正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减轻消费者的顾虑,是所有汽车从业者所需要关心和考虑的重点。

2019第五届中国车内空气质量国际峰会将聚集约200位来自全球的最具影响力的汽车行业专家与高管,共同讨论汽车空气质量相关的最热门的话题。演讲话题将涉及《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等法律法规,材料和技术创新,主机厂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与改善措施等。本次峰会将是业内人士获取最新市场信息与行业情报,寻找潜在商机,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最佳平台。同时,本次活动也为业内人士的深度沟通搭建了桥梁。

天下车主苦车内异味久矣!“异味”说得学术一点,指的就是汽车VOC问题,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普通意义上的VOC就是指挥发性有机物,但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是指活泼一类的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一般来说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这8类。

车内VOC的来源多种多样:比如车企为满足消费者对车内饰美观舒适的需求以及汽车节能轻量化需求,在内饰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非金属材料,比如聚丙烯,聚氨酯,PVC,真皮,TPV,橡胶,ABS,织物等,这些内饰由于本身材料的特性及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种添加剂,助剂等,在消费者后期用车的过程中,会持续释放一些具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导致车内产生异味。

这些异味成分主要为一些芳香类,胺类,氮硫类,醛酮类,酸脂类,不饱和脂肪烃类萜类等:其中如部分烯烃会有瓦斯的味道;醛酮类会有刺激性或者水果香味;氮硫类会有令人厌恶的臭味或腐烂气味;酸脂类,萜类,芳香类等也会产生较大气味。

会议亮点

中国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和标准的建立过程

中国汽车健康指数VOC/VOI 分析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处理车内VOC污染的有效策略

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监控技术,反映准确车内空气质量

内置空气净化系统创造安全舒适驾驶环境

皮革化学品发展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