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白天明

更新时间:2021-11-19 0:17:44 浏览次数:0

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白天明先生致辞

  ● 北汽幻速北汽重新打造一个产品序列品牌 其他产品将陆陆续续上市  ●北汽银翔今年目标销量为18万辆 冲击20万辆销售目标  ●利用海外优势 发展国内市场 细分在三、四线,五线城市打造国民车概念

  3月31日,北汽在西南基地重庆,发布了全新的城市多功能车品牌北汽幻速并同步上市了幻速S2和S3两款产品。两款车分别为五座和七座设计,其中幻速S2售价区间为5.88-6.98万元,而幻速S3售价则为6.18-7.28万元。据悉,北汽此次两款SUV上市后,将与长城M4、长安CS35等自主品牌同级别车型竞争小型SUV市场。为此,记者专访到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白天明先生,了解北汽幻速接下来的动向。

  记者:幻速是北汽新成立的一个品牌,在北汽双品牌当中,幻速品牌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北汽幻速销售公司跟目前北汽现有的公司是一个什么关系?

  白天明:首先,我大致说一下北汽西南基地的构成。西南基地是2010年8月份和合资来组建的,是北汽集团和重庆银翔集团合资组建的,是北汽国内八大基地布局中唯一一个与民营合资的混合所有制公司。

  其次,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定位为北汽的西南生产基地,从2012年10月份开始投产,到现在产品已经上市一年半多了,西南基地已经成为了北汽集团自主品牌重要的一个产销贡献点。但是西南基地也仍然面临着下一步的定位和发展问题,我们先期的产品都是集团统一规划,大规划下大家分工各有侧重来做的。随着基地的日益成熟,规模逐渐的扩大,必须对规划战略定位做一个微调。北汽八大基地里头,实现投产的目前第一是株洲,第二就是西南基地,还有今年要形成可以出产品的是广东增城宝龙那个基地,剩下去年底收的昌河是利用存量的一些资产来做统一规划和部署,他是独立品牌去运作。还有几个基地是在筹建当中,像镇江基地,北京的越野车基地,云南的出口基地,这几个基地都是在建设当中,离他的投产还有一段时间。但是这几年,自主品牌整个市场是在逐步被合资企业挤压和下行的,就是比例是在降低,虽然量是在增加。那么西南基地基本上是第一批国内布局已经最早形成产能,有给北汽做出很多产销贡献的一个点。

  下一步西南基地的发展,经过集团领导研究,西南基地除了有部分先行已经上市和北汽威旺并网的以外,开始向紧凑型小型多功能车方向发展。今天上市的这两款车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大规划背景下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重新打造一个产品序列品牌,就叫北汽幻速。北汽幻速主要是对经济型、紧凑、小型多功能车。今天上市一个S2、S3,那么明年就会有S6,后年倒过来有S5。明年还会有紧凑型MPV,陆陆续续幻速这个品牌系列下的产品就会上市。今天在西南基地做的上市发布,一个是北汽幻速这个品牌,然后还有这个品牌向下最先的两款产品。  

  记者:为什么北汽幻速会把小型车、经济型、紧凑型作为一个主要的市场定位?

  白天明:两个原因:第一是整个集团的大规划。重庆地区市政府主力的想打造,把重庆做成中国的底特律,说两三年内要形成300万的整车能力。这地方有长安、长安福特、长安铃木,前八大汽车集团里,像东风、上汽这些都在这儿有产业布局,包括华城,这地方的产业集中度好,然后配套环境好,企业加工的基础好。这是一个前提。

  第二,是根据这个地方,西南基地地处的外部环境和西南基地本身的人才队伍的情况来综合衡量和考虑这样一个定位。我们企业,是从交叉车型入手,逐步向经济型、多功能型车来研发,也是因为我们人才的储备和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个在集团的产品规划里,高端车主要定位在北汽高端车基地,就是绅宝系列,然后广东可能承接一部分绅宝产品。株洲是最早成型的基地,主要是做301、302,可能后面会有一些紧凑型MPV的布局,会把交叉车型的306和307布局到河北黄华基地,他也是产品的调整过程当中。

  西南基地自身发展到今天也有一个定位调整的过程,集团领导研究那就是现在我们确立的,也就是往这个方向走。

  记者:我们的媒体也是一个定位在产业,一个定位在营销,所以我的问题也是这样。我想问一下白总,像新的幻速品牌,您能说一下为什么要独立成立一个品牌?在产销规划上今年和明年大概是怎样的?

  白天明:首先说为什么北汽集团已经有两个现成的品牌和渠道,我们为什么再要开第三个。第一个,北汽西南基地前期6款产品都是和北汽威旺并网,威旺网里6款车,4款已经是这个基地生产的。威旺已经6款了,再往这个品牌并新平台的车已经并不进去了。

  还有一个就是北京轿车网,轿车网可能更多的关注于绅宝系列消化吸收的高端车型,再加上株洲基地生产的一系列轿车系列。我们这个车型再往那里头布也不合适,那怎么办?基地已经成型,在快速的发展,那么渠道、品牌就要重新构架,也是这个内因来促成北汽幻速这个产品品牌。

  第二个问题,网络规划目标是什么。先说产能规划,今天上市的S2、S3,后边有S6、S5,这个基地眼前到2016年以前,产品的规划是最高只做到A+以下的产品系列,以多功能车,就是SUV、MPV为主。产能规划,这个基地总共是40万的产能,现在为威旺并网的这些车大概有20万的产品,为后续幻速品牌的其他产品,在明年8月份以前还会再形成20万的产能。再往后的产能是有规划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市场的情况,是不是要提前实施,大概是这样。

  记者:近年来SUV市场增长得比较迅速,那么在各个细分市场当中,中低端品牌在2013年,特别是低端品牌它的销量还不足中高端品牌的10%,并且前两个月低端品牌的销量稍有点下滑。对于北汽来说,S2、S3为什么依然选择在低端车型上发展?另外,我还想了解一下两位领导如何看待自主的SUV市场未来的发展?

  白天明:实际上自主品牌渠道下压、价格下压,合资品牌双下压确实对自主品牌压力很大。特别现在主战场转移到三、四线城市的时候,我们也认真分析过,三、四线以及以下市场,为什么合资企业并不见得很大的胜算。我以前从事过其他行业,比如以前做摩托车,我知道中国人怎么打败日本人的,我知道怎么在全世界把他赶尽杀绝的,我亲身经历。现在银翔集团的摩托车出口仍然是国内最大的,以前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辆嘉陵摩托车上万块,但就是因为自主品牌这些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在中国你根本见不着他们的身影,一下子把本田、铃木、雅马哈,现在他的车就是卖五六千块钱,在全世界中国是产销量最大的。

  第二个行业,电动自行车行业。电动摩托车行业你看全世界日本人敢做吗?他动都不敢动。再看三轮车行业,三轮车行业日本人做都不敢做。什么原因?实际上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说到这儿就是一种自己的产业情结,汽车也是一样。中国人真正会做汽车也就是这三五年,这三五年你看过来到今天,自主品牌的车密集在上市,就是因为前后这五年刚刚摸着门。但是如果说今天这个机遇放到2009年,2008年金融危机我告诉你,一举就能把所谓的美国车、德国车、日本车全打了。但是那个时候有了好的机遇,我们没有好的能力和产品。产业形成有时候就要踩对了节拍,不是说人有多聪明或者干什么,你一定要踏着市场的节拍。我们实际上错过了超越他的时机。这个行业汽车人应该更多的去努力、去忘我的工作,能够用一种加速度缩小与合资品牌的差距。

  我刚才跟三位专家在聊的时候就在说,中国汽车产业再成熟还要5-8年,5-8年之后我相信自主品牌无论是SUV还是多功能车一定能接近韩国的水平,在5-8年之后就基本能接近韩国车的水平,到达日本车70%、80%的水准,那个时候就是绝地反击的时候。但是现在有一个非常悲情的事情,就怕五年、八年之后我们没有机遇了。因为现在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被压得太难受了,这些企业在成长的时候一定要有试错的土壤,要给自主品牌成长的环境,我们非常害怕没有这机会。如果摩托车不是最早他们把价格定得很高,给了自主品牌和民营企业一些生存发展的机会,如果从中国开始造摩托车的时候,日本人就把那个车的价格一下降下来我们就没机会了,但是他打了个盹,他就没戏了。我们特别希望媒体的朋友多多呼吁,或者怎么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能让国人多用用自主品牌的车,给我们一点试错的机会,相信中国人是最聪明、最吃苦的。

  我还要说的是,北汽的八个基地里,产销贡献率西南基地一定将来是第一。我们的成长速度在八个基地是最快的,什么原因?刚才那几个问我什么原因?我说没什么,就是少睡觉、少休息,那就玩命儿干,只有这条路。你追别人,别人睡觉你也睡,你追不上他。那么我们只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我相信有一批企业家,都会有这种民族情结,北汽银翔希望能够在市场的初期,我说得乱一点,S2、S3这个产品实际上国内没有这种车,后驱的SUV国内实际没有,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车?三年以前我去东南亚看,日本那几大汽车公司统治东南亚的整个汽车市场,他的主力车型竟然都是这类车,占了他60%的市场销量,就是后驱为主的多功能车。那车你还说不清楚是SUV还是MPV,一般是七座为主,因为东南亚一般是多子女家庭,这种车特别多,并且有好的通过性,因为东南亚的道路状况不好,但同时还有好的承载性,就是坐的人多,有时候要拉一些生产物资,这种车非常多。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做了今天上市的S2、S3,在这个细分市场北汽走在了最前头,也绝对不是说像有些媒体报道这些微车升级的产品,不是。这个平台丰田、铃木在东南亚都有,并且从大到小的尺寸都有。去年印尼2亿多人的国家,整个汽车总共才100万辆,100万辆里丰田占了60万辆,60万辆里的40万辆就是这个车。实际上我们也是参考了很多这种车来正向设计的,这就是在这类我们认为更适合三线以下市场人们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得准的话,希望我们北汽在这个细分市场上先行,靠我们的产品快速推出,包括现有产品不断的完善,来迎合三、四线城市对这种汽车的追求,追求它的可靠性和多用途,这种功能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我只要站住脚,我相信后续的其他车型都会逐步挤压,把合资品牌的汽车挤压回去,这需要我们努力,也需要大家多多帮忙,给我们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记者:请问,你们对今年上市的这两款车在销量上有什么期待?北汽对自主品牌有一个具体的细化,西南基地能承担多大的销售目标?包括微车和乘用车两块。

  白天明:集团给西南基地年初下达的全年总产销目标是15万,今年我们内定目标18万,我们争取做到20万。

  记者:18万的构成是什么?是包括威旺和乘用车吗?

  白天明:对,威旺和幻速两个系列。大概威旺会占到八成,如果各位帮忙,我们努力,幻速能够异军突起的话,那有可能过20%。

  记者:,在我们现在和将来的产品市场规划里,内销和出口大概是一个怎样的比重分配?

  白天明:七座车,当时我设计这款车就是为了出口用的,也许有心栽花、花不开,现在国内很多销售人员都给我说,我们七座会卖得很好。本来七座这种经济型SUV车就少,但我们原定设计的目标,前三年是二八,就是20%出口,80%国内,逐步能形成到三七,这就是我们内外比例。

  记者:我看好幻速的海外市场,但不是说不看好国内市场,我觉得海外市场是第一争夺的市场,然后才是国内,仅代表个人观点。

  白天明:你说的我也明白,出口肯定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市场,也是银翔集团的优势,我们绝对会全力发挥。三年前海外布局就开始了,我们现在几大州的商务处还有几队人马都在海外,相信我们努力吧。

  记者:你是怎么理解国民车这个概念的?还有就是我记得在去年黄市长曾经提到过2015年把重庆打造成中国的底特律,也在这五年内很多像很多零配件厂商也在重庆落地建厂,中国做国民车在技术上是不落后的,但是在产品移植性和耐用度上有很大短版,在这一块我们有什么可做的空间?第二,从表面时间上看,北汽银翔在重庆的项目非常顺利,你觉得背后主要的推手是什么?

  白天明:重庆打造底特律这是真的,大家都在努力。实际上中国做车做会的也就是五年以前,再往后发展实际制约自主品牌的不是整车制造技术,好象是关键零部件技术。这块北汽集团和西南基地都深刻意识到这点,关键核心零部件在依赖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同时,北汽集团自己这一块也算做得很早了,海纳川的布局,包括跟大的合作也都在做。同时我们西南基地也秘密的承担着集团核心零部件研发和冲锋的任务,在这里也不好多具体说出来。产业里核心零部件我们也分担有集团的攻坚任务,有一些在国外大牌手里隐藏的那些东西,就是我们必须买他们的东西,集团也有统一的考虑来逐一攻克,像整车一样。

  第二个问题,国民车我们理解让老百姓享受到很好的像西方社会愉悦的车生活的事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但国民车到底会是怎么样,家家理解不一样。包括细分在三、四线,五线城市,包括一、二线城市都不一样,我们可能更多的专注于三、四、五线城市,说句不太好听我们做的车是那个人群的,把它做好。国民车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一定会有变化。以前北京家里面买个轿车,现在就买了SUV,现在MPV也开始多了,好多人家里开始买了。但是你发现北京人选择MPV时买不着,没有他想要的R350那种,他买不起。但是再往下G18开着像公司的车,家里用不太合适。你说奥德赛后座的就不适合全人机。你再买个NV200或者像丰田的阿尔发买不起,他觉得不太合适。现在想来想去哪种合适呢?可能像夏朗那一类合适。你说那个是不是。将来多子女家庭或者是老龄化社会的国民车,不知道。我说不太好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