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20年 郑州日产欲以CDV开拓者谋求生存

更新时间:2021-11-19 0:23:08 浏览次数:0

  满头白发的郑州日产总经理郭振甫用缓慢的语调讲述了郑州日产20年来最危急的时刻,这家以多功能车为核心,车型年销量已经跨进10万台的汽车企业,站在20周年的起点上,将会迎接怎样的未来?

  三年资不抵债 郭振甫力挽狂澜

  成立于1993年,郑州日产用了20年,成长为从最初的生产轻型商务车的企业到现在拥有日产和东风双品牌的、年销量超过10万的汽车企业。

  但作为日产在华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出生证上却是地方政府的越权审批。成立后的日子里,企业注册金的大量借款,导致企业利息沉重,再加上地处中原这一经济欠发展、整体思路比较落后的地域,20年来郑州日产发展几经走在悬崖边上。

  从90年代末第一批皮卡到99年导入日产汽车D22系列皮卡车,产品的逐渐丰富并没有给郑州日产带来账面上的收益,郭振甫坦言:由于日产自身和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2002年3月份郑州日产在大陆注册资金为2.5亿,但之前只到位3322万的资本金,其余的实际上都是借款,公司一年承担利息七千余万。

  这直接导致了郑州日产当时年销一万台车,每台车就要填补利息的费用7000块的局面。

  银行利息并不仅仅是企业唯一的问题,历史遗留的客车企业-郑州轻汽,也成为郑州日产的一大负担。

  连续多年,郑州日产都要无偿提供资金让轻汽维持员工工资的发放和基本生产运营。

  郭振甫告诉腾讯汽车,实际上郑州日产1997、1998、1999连续三年亏损,虽然有利润,但是算上亏损已经资不抵债。

  企业的债务危机让2001年出任总经理的郭振甫压力很大,为了转变这种局面,郭振甫陆续推行了两项举措:第一,立刻停产亏损的车型;第二,在物流方面,进口部件由天津港变成了直接从青岛港转口到郑州,在郑州进行清关周期缩短到13天,以此来解决资金流的问题。

  这两项举措使郑州日产资金周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不但止血亏损,而且提升了整体的周转速度,公司于当年开始盈利。

  在多年的企业经营问题有所缓解后,郭振甫看到了遗留在郑州日产内部的人心涣散和无处不在的国营企业恶习,至此,企业整风大幕拉开。

  在这场之后被公司称之为企业的价值观的重塑活动中,郑州日产建立起了整体的绩效文化。2002年下半年,郑州日产系统的调整了企业员工待遇,竞聘上岗的员工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之前几年一年的工资。

  解决了人的问题,郑州日产开始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郭振甫如是说。

  错失SUV竞争良机 CDV这盘棋如何走

  2003年由郑州日产导入的中国首款SUV帕拉丁在中国上市,开创了国内全新的汽车品类。

  这一年也被很多人称为中国SUV元年。

  但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郑州日产在中国SUV市场之后再无建树。

  时间往后推延10年,到2013年,帕拉丁的月销量仅为百余台,而此时SUV车型已经占据了中国乘用车消费的20%比例,单品牌车型最高月销量达到2万辆,就连郑州日产的同门兄弟东风日产逍客一个月也能卖到万台左右。

  SUV对于郑州日产是个隐痛。在集团内部,郑州日产和东风日产战略定位已然明确:东风日产主打乘用车,郑州日产主攻轻型车。

  定位的不同意味着两家企业分配的车型也不一样。而几年前传言的途乐放在郑州日产国产的消息,更无疾而终。

  由此推断,用途乐国产换奇峻的消息也显得不太合理。

  郑州日产副董事长真锅雅文在提到SUV错失的机遇时并没有回避:从某种意义上说郑州日产开创了SUV领域,而现在这个领域被很多的其他厂家所占有,这也是我们感到遗憾的一点。我们也是在反思这个过程的时候,提出针对现在的CDV格局,怎样利用开拓者的身份市场谋求更好的生存。

  的确,郑州日产从来不缺乏对于新市场的判断和深耕:2009年11月到2010年6月,双品牌CDV车型NV200和帅客先后在中国先后上市,开辟了CDV全新汽车品类,随后,若干企业对此类车型进行了贴身跟进。

  虽然CDV车型轿车底盘使得乘坐者舒适性好,并同时具备了乘用车的安全性以及商用车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和方便的载物功能。但在国内,却与欧洲、日本的盛行形成强烈反差。

  在经济增长强劲、消费层次多元化的中国,微客仍大行其道。

  郑州日产认为,CDV车型潜在用户将主要来自微客及MPV消费者,这个群体相当庞大,目前年需求量约在50万辆以上,未来空间更大。

  但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国内CDV市场发展前景巨大,但短期内市场难以突破:消费者认知度比较低,三四线城市推广阻力大;传统微客升级和MPV产品下延都对CDV的市场空间造成了挤压。

  真锅雅文在采访中告诉腾讯汽车:针对我们现在的CDV的格局,怎样利用开拓者的身份市场谋求更好的生存,在合适的时机将把我们的发展规划跟大家及时发布。

  看来,CDV这盘棋,郑州日产如何走好还有很多未知。

  风度品牌引领郑州日产未来十年发展?

  2004年,东风股份收购了中信汽车所占的郑州日产股份,郑州日产迎来了东风体系,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2005年初,郑州日产在日产的车型和技术平台上,借助东风的研发资源优势,在国内率先实施了双品牌战略,这也是一直支撑郑州日产到目前实施成功的双品牌的战略。

  双品牌战略的第一个车型就是东风锐骐柴油皮卡。

  今年4月份在上海车展上,郑州日产正式宣布旗下东风系列自主品牌更名为东风风度。但之后的半年来,关于此品牌的树立和车型规划一直没有更新的消息披露。在采访中,郭振甫多次强调:东风风度品牌在未来将有一系列产品的新品规划和发布。

  之前有消息称,未来郑州日产里东风自主品牌板块有可能被剥离出来,跟东风柳汽、风神打包成一个大自主乘用车资产,以便于资源整合和利润核算,而郑州日产则继续保留轻型商用车项目。

  东风大自主战略和郑州日产产品的树立之间产生的调和,恐怕是风度品牌规划暂时难产的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东风风度将对东风日产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现在郑州日产的整体销量当中,东风品牌的销量已经占据了超越60%的比例。

  在谈到风度品优势时,郭振甫还是相当有自信:郑州日产做的是东风风度,东风风度是专属于郑州日产的,意味着我们既能利用尼桑的品牌优势,同时也能利用到整个东风集团提供的资源优势。我想这点在下一步整个东风风度品牌建设和产品线的构建过程当中,大家越来越看到其真正的优势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