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汽车总经理 邱现东
2012年邱现东上任,执掌神龙。起了大早,赶了晚集。邱现东这样形容神龙汽车的发展历程。现在的神龙汽车逐渐步入正轨,今年一季度销量甚至一度冲到车企总排名第五位。随着一季度东雪、东标双双突破7万台销量的爆发式增长,邱现东帮助所有神龙人完成了一次艰难的信心重构。
深思熟虑 有备而来
邱现东对媒体专访的谨慎激起了记者的好奇心,他会以何种形象和方式走向聚光灯?走进邱现东办公室时,他仍然埋头批阅文件,双鬓还有些汗珠,他显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个人形象上,这与此前的设想截然不同。
你有什么问题都提出来,我们好好聊聊。邱现东对采访却一点不马虎,显然是有备而来。无论是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认识,还是对神龙汽车经历的起伏,或者对双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难题,他总是先说一句这个问题要这样看,然后再将观点娓娓道来,如果不是对问题早就深思熟虑是做不到的。
在神龙,很长一段时间邱现东都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说起自己的经历,邱现东一下来了兴致,我喜欢在过程中寻找问题,这段工作经历很值得。
去年10月,神龙汽车公司打破每四年交替轮换任职的铁律,执行副总经理邱现东提前升任总经理。接过帅印后,邱现东一直刻意在媒体面前保持低调作风,此前一直没有接受过外界采访。近日,邱现东欣然接受记者独家专访,他说:成都一直都是我们最看重的市场。
现在的神龙汽车逐渐步入正轨,今年一季度销量甚至一度冲到车企总排名第五位。随着一季度东雪、东标双双突破7万台销量的爆发式增长,邱现东帮助所有神龙人完成了一次艰难的信心重构。以邱现东领头的法系轿车,也迎来进入中国之后的最好年代。
困境: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1992年5月,由二汽更名的东风集团与PSA签约,成立合资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1995年9月8日,神龙公司首批轿车下线,神龙公司打出了中国合资轿车企业中的首个中国品牌神龙富康。神龙的发展走了一段弯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邱现东如此形容神龙汽车21年的发展历程,国家在进行规划时,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承担了进口替代的任务,主要满足中国市场的消费。神龙汽车走出口替代的道路,但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不具备出口的能力,外方也不认同出口。
当时欧洲最先进的车型,在国内却不被接受,富康遭遇水土不服。此后的赛纳、毕加索畅销欧洲,在中国却遇到滑铁卢。神龙的车型在底盘备受赞誉的同时,动力总成却饱受非议。
2003年10月,东风标致成立,神龙公司有了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两个兄弟品牌。原本为了差异化定位、占领市场的双品牌架构却事与愿违。现实是,双品牌左右互搏的现象一直未能避免。
出手:抗住压力重构信心
面对神龙公司的困境,邱现东并不急于求成。刚上任就规划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不切合实际的。2012年上任后,邱现东对自己和企业的形象十分谨慎,他认为进行评价前必须经过成熟的思考。当然,这其中也有东风人务实的性格因素,至少先得做出一点成绩来。信心不足是神龙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邱现东告诉记者,自己提出的生产计划,甚至自己也都曾怀疑过。邱现东希望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把重构信心作为上任后的第一要务。
过程注定很艰难。在今年一季度工作部署会上,邱现东提出标致和雪铁龙两大品牌必须同时完成7万台的产销任务。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经销商,价值链上所有人都在怀疑他。刚开完会就过春节,大家都觉得这是天文数字,连生产计划都不敢做。
产品布局完善、动力总成换代、销售网络下沉,邱现东仔细分析后决定顶住压力,全面推进产销任务。最终的数据让所有人都信心爆满,一季度两个品牌双双突破7万台,总计产销 14.2万台,进入全国乘用车集团排名前五。现在,邱现东希望二季度圆满完成产销计划,通过半年的积累完成自下而上的信心重构。
底气:邱现东藏着的王牌
和其他车企相比,神龙汽车对合作伙伴的创造性学习最让人称道。如果满分是100分,我会给神龙的研发团队打90分。中法研发团队是神龙创造性学习的典范,也是邱现东手中的第一张王牌。
合资企业的性质决定,外方不可能无限地共享核心技术,但神龙建立了近1400人的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在国内合资企业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说起研发团队,邱现东充满了自豪。这也让神龙在与合作伙伴的角力中逐渐占据上风。
神龙确定研发自主品牌的战略后,PSA就提出加入研发和生产。神龙的自主品牌如果让PSA做技术主导,那还能叫自主品牌吗?神龙中方团队死死咬住一个底线。欧洲的工艺方案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如果原封不动照搬过来,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神龙汽车最终赢得了主动。
我们与国际汽车巨头差距还很大。邱现东明白在结构设计、强度设计等核心领域还无法和巨头竞争。但神龙公司已经具备新车型联合开发改型车基本自主、年型车完全自主的能力,并成功实现技术出口,标致408在马来西亚投产时依靠的正是神龙的工艺。
7月2日,神龙汽车三厂将正式投产。去年,神龙汽车销量重回国内前十,今年一季度甚至冲到第五位,产能成为管理层必须关心的问题。而经过多年的运筹,产能正成为加速神龙发展的第二张王牌。我们为提高产能预留了很多空间,当三厂二期建成后,在75万辆规划产能的基础上,神龙汽车可以完成年产90万辆的水平。邱现东希望产能扩张更有节奏:加上7月投产的三厂,神龙产能是75万辆。明年如果能完成60万辆的产销量,三厂的二期工程才会开工建设。稳健不失激情,是业界对邱现东的一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