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巨头铃木欲摆脱中国,打造缅甸生产基地。日前,一则转自于日本《朝日新闻》的消息让沉默已久的铃木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消息极尽翔实,甚至列出其目标为2015年前建成新的汽车组装工厂,年产汽车2至3万辆,投资额预计将高达数十亿日元。不过,很快这就被证实为假消息。但是,冷静下来却让人不得不开始思考:事实上,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市场,铃木也都曾经试图打造过大铃木宏图,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铃木进退失据的尴尬局面?
争议中国战略
铃木在印度市场稳坐第一位,到了中国却成为混得最差的合资企业之一。直到今天,铃木在中国市场久弱积贫的原因依旧被认为战略不清晰、产品不合理及渠道混乱等。不重视中国市场被认为是铃木所有战略失当的根源所在。
实际上,这一观点多少有些失之偏颇。以铃木的特点来看,其擅长的是小型车技术,在全球的定位也是小型车,而凭借这一定位铃木成功晋身世界汽车前十。
但面对日益重要的中国,铃木在不希望落后于其他企业的情况下,对于自身的定位的确失误了。其中高级车凯泽西的引进即是一例。这是铃木在中国市场导入的第一款中级车型,四驱运动风格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但推出的时机上却显然失策当时中国市场正流行小排量车。而放弃自身小型车强项盲目转向中高端,也显得迷失了自我。
不仅如此,大铃木规划下的50万辆目标,砸在时年20多万辆年销量的小铃木身上,也让人看到了铃木在中国之重的压力下急于求胜的紧迫心情。
当然,铃木在中国走到今天也跟其合资企业有关。长年辗转于两个合资企业纠纷中的铃木,曾对合作伙伴颇有不满并决意出走,近两年来才渐渐与长安重新磨合,并以恳切的态度赢得了长安铃木二工厂的启动建设。不能不说铃木在中国市场是做出了努力的。只是,它的种种战略总是找不到中国节奏。
前景令人担忧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近几年铃木在全球都面临着相当尴尬的局面。与大众从高调结盟到不欢而散,即便是在海外最顺手的印度市场,产量坐拥印度老大,但铃木依旧面临不少纠纷。
不仅如此,铃木自身也面临着危机。据美国媒体TTAC(The Truth About Cars)网站消息,铃木美国面临产品枯竭问题,至少到2015年在美国都不会推出新车型。虽然此前铃木已在美国进行了Wagon R微型车前景调研,但无奈该计划一直被搁浅,而天语SX4、凯泽西Kizashi和Grand Vitara也无太多新意可出,就连一向走俏的雨燕不久后也将在美国停售。
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铃木在中国面临着更大的打击。9月底,据《日经新闻》报道,由于中国反日情绪高涨和销售前景黯淡,铃木表示将正常的两个生产班次调整为一班。10月,铃木公布了9月在华的新车销售数据,15446辆的数字比去年同期大降44.5%。尽管没有透露销量大幅下跌的具体原因,不过铃木表示,今年9月中旬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引发中国民众抵制所有日本品牌汽车的浪潮,给铃木新车销售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政治关系的影响,对于丰田、本田这些日本大车企来说都很难抵御,对于深陷困境的铃木而言更是晴天霹雳。毫无疑问,铃木在中国市场未来前景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