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中考成绩近日正式发榜,通用、大众等跨国车企依然强劲增长,甚至创下半年销量新高;自主品牌,则多数不能完成半年目标
车市中考成绩近日正式发榜。中汽协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为952.92万辆和959.81万辆,同比增长率为4.1%和2.9%。
在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的当下,车市两极分化情况日益严重。对通用、大众等跨国车企来说,销量依然强劲增长,甚至创下半年销量新高。奥迪、宝马、捷豹路虎等豪车企业,业绩也一路狂飙,个别品牌增幅更高达100%。而国内自主品牌,则多数不能完成半年目标。中汽协此次甚至前所未有地发出了 未来3至5年内或将有超过半数的自主品牌被淘汰出局的警示。
产销逢调整阶段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各车型产销增速呈现明显差异,乘用车增速明显好于商用车,商用车中货车类车型产销低迷,上半年表现为负增长。其中,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59.93万辆和76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7.1%。其中SUV产销增速均超过30%,远高于其他车型。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2.99万辆和198.4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8.6%和10.4%。其中客车类车型产销均高于上年同期,货车、半挂牵引车和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自主品牌上半年销量每况愈下。从半年分月情况看,自主品牌呈现逐月下降趋势,且每月情况均低于上年同期,6月份达到上半年的最低点。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315.11万辆,同比下降0.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4%,占有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上半年,国内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42.33万辆,同比下降6.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2%,占有率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与之相反的是,日系、德系、美系、法系和韩系等国外品牌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德系表现最为突出,增速接近20%,发展势头强劲;日系车同比增长也超过10%。
车企处境两重天
2009年和2010年的车市井喷时,其特点是 全国车企一片红;2011年车市增速放缓,车企出现两极分化。今年以来,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愈加明显。
从企业来看,由于年初部分企业销量目标定得过高,上半年半数以上企业未能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完成双过半的仅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长安福特4家。不过从实际销量看,多数合资企业销量同比均取得较大增长。其中,上海通用汽车上半年共实现销售67.5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并刷新了乘用车企的半年销量纪录,实现了同比9.7%的增长。上海大众汽车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其中VW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48万辆,同比增长12.3%,体现了大众品牌在国内的强大竞争力。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微博)、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等企业销量同比增长少则10%,多则近30%。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自主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普遍疲软。能登上半年度销量前十位榜单的自主企业,仅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两家,销量分别为21.66万辆和20.13万辆,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且均未完成双过半,表现堪忧。
与销量的下滑相比,国内自主品牌的盈利也在进一步萎缩。这两年来,合资企业纷纷推出合资自主车型,进军中低端市场,这对一直冲高无力的自主品牌形成了更大的压力。为了保住中低端的市场份额,自主品牌的价格也是一降再降,很多车型已近无利可图。比亚迪日前发布公告称,2011年公司净利润下滑45%,至13.85亿元。同时再次发布业绩预警,预计2012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65%至95%。今年,自主品牌的自强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急切和迫切。
出路在自强
中汽协在月度信息会上关于 未来3至5年内将有超过半数自主品牌或被淘汰出局的警示性表态,听起来很是刺耳,但静心细想,无论从市场竞争的优劣对比和逻辑推理角度考量,这也确乎是国内自主车企必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市场没有偏爱,只有基于公开和公平条件下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是基本规律。对于自主品牌,我们可以爱护,但绝不应该溺爱。
那么,自主品牌到底路何方?路在自强。
首先要强技术,这是硬实力。自主车企在开拓市场的路途上,核心问题依然是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舍此别无他途。如何让自主品牌具备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和鼓励的方向。方法应该可以找到。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种选择,这叫拿来主义,但拿来以后,还必需具有出色的消化能力,否则照样会肠梗阻,而且,拿来还必需在遭遇幸运的意外情况下才能获得。当然,如果比亚迪的电动车搞成了,以新技术占领市场,也可以是一条新路。此外,很多时候尤其是行业景气度不高甚至萧条年代,往往是新技术诞生的前夜,持续的努力加等待也是一种选择。
其次要强销售和服务,这是软实力。市场开拓当然是重要的。眼下,三四线市场尚处开拓期,许多品牌汽车的销售网点均尚未成熟,加上市场有需求,可以有所作为。在这些市场里,自主品牌拥有价格和车型的先天优势,如何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深耕并迅速做大,这不仅是对自主品牌车企营销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自主车企品牌影响力的考验。只是,就市场拓展角度而言,光铆牢三四线市场还远远不够,国际市场也同样重要。
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就本质而言,是以巨量资金投入为前提的。那么,钱从哪里来?如何投入?有一组数据也许能说明问题。据中汽协掌握的资料,自主品牌每年研发的金额并不低,整体研发的费用已远超任何一家跨国品牌的投入。但问题是,分摊到数目众多的自主品牌企业身上,实际研发费用却少得可怜。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日子里,国内汽车行业的兼并整合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整合,资金、技术和人才将得以高度集中,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获得因此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