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中高级车受冲击 德系B级车销量释放

更新时间:2021-11-19 0:38:07 浏览次数:0

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国内广义乘用车累计销量接近140万辆。诸多细分市场均出现了显著增长,其中,虽然日系品牌加快了追赶的步伐,但是在3月中高级车市依然由德系车领跑。从销售数据来看,排名前五的中高级车产品分别为帕萨特、新天籁、新迈腾、新凯美瑞和第八代雅阁。而从品牌来看,此前积攒了较好口碑的产品系列,其品牌力拉动效应正在逐步体现。

新帕萨特销量释放明显

在中高级市场各阵营中,德系大众帕萨特系列表现抢眼。

今年3月,帕萨特系列共销售20843辆,同比增长106.1%。虽然以前帕萨特系列的销量排位靠前,是缘自于上海大众将新老帕萨特的销量统一来计算,但是从其新老车型的销售数据来看,新款帕萨特的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老款帕萨特,帕萨特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释放。一季度,帕萨特销量为6.88万辆,同比增长111%。由于第八代雅阁和新天籁都面临产品更新,而新凯美瑞又几乎完全颠覆了此前的形象,消费者还需要时间来认可,帕萨特在此阶段的销量也因此受益。

此外,3月份,上海大众的经销商规模重回到了600家,优化后的渠道布局为新帕萨特的持续发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德系车在中高级市场的另一个标杆级产品新迈腾3月表现也很突出,以15994辆的销量在细分市场排名第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逾150%。由于迈腾品牌同样源于帕萨特品牌,所以由帕萨特品牌累计起来的德系中高级车口碑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新迈腾的销量。

在一季度,迈腾销量累计2.97万辆,同比增长92%,其中1.8TAT车型销量占2.11万辆,成为这一车系中的主力车型。

由于受制于产能以及其他方面原因,新迈腾的销量还不及新帕萨特。不过,包括新迈腾和新帕萨特在内的大众汽车整个帕萨特产品系已经成功阻击了日系产品此前在中高级车市场一枝独大的状况,也引导着中高级车市场往更良性的竞争方向发展。

日系阵营整体下跌

新凯美瑞的销售量在3月也出现了正增长,共销售14573辆,同比增长3.6%。虽然仍未达到广汽丰田方面此前的预期,但在价格体系较上月没有出现大幅调整的情况下,呈现出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与帕萨特一样,凯美瑞长期累积的品牌效应正在转换成销售量。由于广汽丰田为品牌推广预留了一定的营销策略空间,5月或进行新一轮的产品推广。一季度凯美瑞累计销量3.9万辆,同比增长5.7%。。

此外,广汽丰田方面不久将复产老款凯美瑞应对市场压力,新老凯美瑞能否战胜新老帕萨特,并重新夺回冠军王座将是今年中高级车市场的关注焦点。

虽然在3月份广汽本田推出了小改款的雅阁,但由于其处在生命周期的最后一年,在营销上广汽本田仍然比较低调。从乘联会统计的销售数据来看,3月份雅阁共销售12981辆,在中高级车阵营中暂居第5,同比上年下滑12.2%。但是整个一季度,雅阁销量下滑明显,累计销量约3万辆,同比下滑35.1%。

同时,广汽本田为了给4月份推出的2.4升排量歌诗图预留空间,3月份2.4升排量雅阁产量相比去年同期下调了52%。

在3月的中高级车销量排名中,东风日产天籁以16731辆的销量位列第二,仅次于上海大众帕萨特系列,同比增长27.6%。

这一销量成绩对于东风日产来说确是喜忧参半,与第八代雅阁一样,新天籁明年也将迎来换代产品,为了给换代产品营造一个较好的市场环境,东风日产在今年年初下调了新天籁的销量目标,以期对此前终端销售市场上出现的新天籁大幅降价情况有所改善,保护天籁品牌。

但是,这一策略在终端销售层面却遭遇了执行阻力,经销商反映在回收优惠幅度后,销量下降明显。所以即使东风日产有意牺牲销量保品牌,但在终端市场新天籁的价格优惠仍未得到有效回收。从一季度来看,天籁累计销量为3.5万辆,同比下滑7.1%.

美系家族表现平淡

相对于德系与日系产品,美系中高级车家族在3月份并没有太多的亮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在3月上海通用君越共销售7510辆,虽然环比2月份6713辆的销量有所增长,但相比去年同期则下降了32.3%。一季度新君越销量达到2.36万辆,同比微增3.2%.

同样,3月君威共销售6145辆,比上月略增加100多辆,但同比去年则下滑了5.5%。一季度累计销量1.98万辆,同比下滑22.6%.

而福特家族中高级车产品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形,蒙迪欧-致胜3月共销售5823辆,相比2月提升了近1800辆的增量,但同比去年却下滑了30.7%。

美系车家族此前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被认为在中高级车领域率先引领了更运动化的设计潮流,但随着德系和日系更多新产品的推出,以及在驾乘舒适性方面更符合国内消费者对中高级车的消费需求,美系中高级车家族的增长速度受到了抑制。

从目前中高级车市场走势来看,定位于中高级公务车市场的君越将面临新帕萨特和新迈腾带来的更大压力,而定位于个人中高级车市场的新君威和蒙迪欧-致胜则将疲于应对除德系产品、日系产品的挑战,以及需要时刻提防来自韩系对手的价格策略及法系对手的不断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