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你就这么不满一汽吗?

更新时间:2020-4-4 13:38:50 浏览次数:0

最近这几天,汽车圈关于上汽将与奥迪合资一事,不断有最新进展爆出。貌似上汽大众奥迪这家新的公司呼之欲出,甚至连如何规避国家相关政策、国产哪些车,大家都猜得八九不离十。

当然,这件事之所以能够如此快的得到发酵,不仅仅是因为外界的推波助澜,而是与奥迪多年来和一汽合作不满有莫大关系。

综合各种情况来看,奥迪对一汽不满的原因,主要集中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就是在一汽-大众奥迪的股比和分红结构上,大众汽车对自身利润占比较少不满。大家知道在1995年,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和奥迪公司共同修改了一汽-大众的合资合同,将股比结构改为:一汽占60%,大众占30%,奥迪10%。同时,一汽-大众与奥迪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将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而且这个协议合资和协议沿用至今。

而随着后来奥迪品牌在华销售红火,大众汽车对自己为一汽-大众奥迪提供核心技术和先进制造水平,却不能分得更多红利而耿耿于怀。尤其是在这两年,因受大众汽车排放门影响,奥迪集团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降低了10亿欧元,而2015年奥迪集团的全年利润仅仅微降0.16亿欧元。

并且除了已经开出的147.33亿美元的赔偿金外,大众汽车还将回购美国市场47.5万辆涉及排放造假的柴油车,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对大众汽车以及奥迪而言,对利润的渴求,无疑成为接下来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大众汽车也对销售渠道没有更多把控权,心存不满。由于在公司的股份较少,再加上现有销售渠道都是中方铺设,这就导致渠道扩张计划和筛选优质经销商时,大众汽车对奥迪的销售渠道把控没有更多权限。

尤其是在近两年,很多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对销量不佳、内部竞争激烈、厂家压库、利润摊薄等情况不满,致使一汽-大众奥迪继2014年对经销商给予20.5亿元补贴之后,再在2015年年中又补贴12亿元给经销商。但即便如此,有消息称今年仍有部分地区奥迪经销商停止进货、蓄谋退网。

其实深究原因,除了市场环境不好、奥迪处于产品小年之外,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的渠道亏损严重,与其扩张较快、压库情况较为严重也有很大关系,而这一点是大众汽车并不能把握的。

无论从上述两个不满哪个去考虑,都可能促使大众汽车帮奥迪品牌物色另一个合作伙伴。何况现阶段还有几件事在推动这件事的发展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是大众经历了排放门罚款后,资金流已严重不足,这就使得其2014年与一汽协商的增持一汽-大众奥迪股份事宜还将被延后;另一件事是辉昂的上市,使得上汽大众有制造更高端车型的平台和能力;当然还有一件关键的事,就是继2015年首次在华销量下滑1.4%之后,奥迪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43.84万辆、同比仅增长6.3%,而竞争对手宝马和奔驰则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无论在B级车还是在C级车领域,奥迪都有产品竞争力趋弱的情况。

可想而知,大众汽车与奥迪品牌的合作已经遇到了天花板,而大众对一汽的不满也已经到了必须宣泄的时候。而一旦与上汽达成合作,大众不仅可以把合资公司比例和分红提升至最多50%,而且还能让上汽集团内,更多其他品牌的优质经销商加入到奥迪品牌的销售渠道,形成良性竞争和发展。这从奥迪品牌在华发展来看,都是十分有益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商的一汽和上汽,他们也都有各自的立场和想法。上汽自然是非常愿意促成这次合作,因为集团本身缺乏高端品牌,技术和平台就缺少向上突破的支撑。这也是有媒体报道,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已率团队赴德国与大众商谈合资细节的原因。

而一汽方面的沉默也十分值得玩味,是放任自流还是积极备战?目前,卡在上汽和奥迪合资间的关键问题,就是政策限制。按照此前国家规定,一个汽车品牌能在华有两家合资伙伴,然而根据国务院今年10月初出台的规定,原则上国家已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

有消息称,大众或许会与上汽组建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合资公司,这样能避免政策的限制。但事实上,大众本身的新能源产品并不多,而且上汽对新能源技术方面的需求也并不强烈,所以这种合作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微乎其微。

而外界更多的猜测是,上汽和大众计划先让上汽大众用代工方式生产奥迪车型,然后双方再成立一家销售公司,以此来避开政策不核准生产企业成立的限制。但这只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原则上还是没有遵循国家不鼓励产能过剩的原则,所以这项合作能否得到上层认可还是关键问题,这或许也是一汽目前正在关心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