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政策在即,一张表看懂谁最得意谁最愁

更新时间:2020-4-4 13:42:45 浏览次数:0

双积分管理办法正在履行发布程序,7月25日,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这意味着双积分政策或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侥幸心理成负担 双积分政策不妥协

此前,为了让这一政策制定的更加合理,接连发布了两个版本的征求意见稿。在此期间,即便经历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高调说情以及与美、欧等汽车行业协会之间的激烈博弈,也未能让政策实施时间和积分比例有丝毫让步。8%、10%、12%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貌似要成为板上钉钉的一项政策。

一旦正式发布、严格实施,怀有侥幸心理的企业将自食其果,而双积分政策则将成为影响车企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对此,《汽车商业评论》梳理了今年上半年部分车企的乘用车销量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并按照《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所计算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公式为标准,列举相关数据。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哪些企业新能源车比例较高、完成度较好,哪些企业双积分压力最大。

根据统计数据得知,目前仅有比亚迪汽车、北京汽车、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众泰汽车、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共7家车企满足积分要求,全部为自主品牌车企。

以南北大众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由于缺少新能源车型作为后盾,其新能源车型完成缺口高达2.59万辆和 2.32万辆。实际上,当前除了北京现代和上汽通用拥有新能源车型之外,其他合资品牌最快也要到明年才会大举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销量越高的企业,其积分压力相对越大。

在自主品牌中,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也有如长城、观致等车企,因旗下暂无可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将产生大量的负积分。相比之下,一些早先进军新能源领域,且没有合资企业负担的自主品牌车企,达标则更加容易。

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公布即将临近,迫使众多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态度从原本的暧昧转为正视。前有长城和御捷的一拍即合,后有北汽与戴姆勒的极速联姻。紧随其后,北汽现代迅速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 新伊兰特EV,广汽乘用车在7月底也成立了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旨在尽快缓解企业的积分压力。

合资企业任重道远 自主企业转危为安

时下,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已经迫在眉睫。对此,车企内部人士向《汽车商业评论》坦言,该政策的明确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当前,大家都对政策摸不着头脑,明年汽车市场究竟要怎么个打法也无法明确。尤其对于外资和合资品牌而言,由于短时间内暂时无法满足积分要求,迫使他们不得不通过购买积分弥补空缺。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便公开表示,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完成,我们可能也会与合作伙伴协商。

行业专家曾预测,新能源正积分或价值不菲。由于目前新能源积分售价暂未明确,企业之间或自行协商积分价格,那么便不排除积分压力较大的企业或因此遭遇痛宰,造成企业利润的快速缩减。

当前,新能源车市正面临着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困境。随着这一市场的快速崛起,企业之前的竞争变得更加直接和残酷。曾经的企业发展规划也不得不向政策低头,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可以说,在这场车企动作与国家政策赛跑的竞争中,未达标车企的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