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推出中国特供车型已成品牌“自救”利器?

更新时间:2020-4-4 13:44:16 浏览次数:0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国际汽车品牌对此虎视眈眈。诸多品牌仅靠中国市场便能扩大发展,甚至翻身。怎样才能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肯定呢?这是各大厂商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当下,单单引进世界同步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严苛的选择要求。在本届广州国际车展,一系列结合中国消费者需求设计开发的新车扎堆推出,但并非所有的中国特供都有好日子,特供车是尊重消费者的诚意表现?没有跟全球同步的车型是否缺乏保障?

大众把中国特供发扬光大

所谓的特供,更多的是跨国企业针对中国市场所进行的本地化改进,针对中国市场研发、只在中国销售、其他国家没有或发展中国家专有的车型。中国市场特供车型主要分为整车特供和外形特供,外形特供在国外原型车的基础上加长轴距或者两厢变三厢,又或者是增加国人喜好的配置等,整车特供是在国外找不到原型车。

雪铁龙1992年在富康基础上开发的三厢富康988是国内首款根据中国本土市场开发的车型,富康988属于外形特供,也是爱丽舍车型的前身。但真正把特供发扬光大的是大众集团,首先是上汽大众国产的第一代帕萨特就进行了轴距加长,然后一汽-大众的奥迪A6L和A4L相继跟进。

上汽大众可谓在特供车里面尝足甜头。据了解,大众集团PQ34平台面世于1998年,上汽大众于2008年引入该平台,制造出第一台朗逸,洋名Lavida.朗逸上市至今近10年,并没有垂直换代,而是继续小改款来维持市场热度。原因就在于一直以来朗逸销量过于惊人,让上汽大众几乎看不到淘汰这个平台的必要性。今年1-10月,朗逸卖出了35.2万辆新车,又是紧凑型轿车中妥妥的第一名,月均3.5万辆,最厉害的单月能直逼6万辆。

大众集团有见及此,在这平台上又推出另一款中国特供车型一汽-大众宝来。同样属于中国特供的新桑塔纳和新捷达,皆属大众老POLO的PQ25平台。大众集团在国内的所有车型几乎全是中国特供,例如途观加长轴距成了途观L,迈腾和帕萨特也都加长了轴距,途昂在欧洲并没有销售。

在中国特供领域,本田属于追随者,同样也有所斩获。本田首款中国特供车型是广汽本田凌派,自上市以来,月均销量稳居万辆,稳占同级别销量前十。随后东风本田也玩起了特供,便推出诞生自第八代思域平台的杰德。

不是所有特供车都有好日子

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先行者表明,要得到中国市场,必须投其所好,丰田和日产也大力推进本土化策略,认为为中国消费者多花心思才能收到丰硕回报,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车型或是自救最有力的武器,但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并不好把握。

在德国,上汽大众凌渡Lamando叫做Luxus-JettafrChina,翻译中国特供奢侈版捷达,是一款连维基百科都搜不到的中国土特产。2015年1月上市至今,月销量低于1万的苦寒日子基本没停过。要知道凌渡是首款采用大众最新MQB平台的产品,技术含量和先进性在同级别车型当中首屈一指。

另外,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就没有在特供车上获得多少红利。上一代的标致308是在老307上改造而来,中国仅有;上一代的标致408是308平台改造而来,中国仅有;雪铁龙C4L与标致408同出一辙,也是中国仅有。但是,这些看似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在国内销售情况依然不尽如人意。

嫌弃老平台技术落后,国际同步的新平台产品,根据本土化适度改进并不见得能让消费者买账。如今的东风PSA所推出的新车型基本都是基于集团最新的EMP2平台,采用集团最先进的THP动力技术,以及全面的ADAS智能安全辅助系统。但这些车型同样也有中国特供的特质,例如标致4008就是国外新一代3008的加长轴距版。

观点PK

全球同步才有保障

汽车业界有一群意见比较倔强的代表,他们向来有一份偏执,就是不需要中国特别版的车型。一方面是血统和传承问题,一方面是安全性问题。全球同步的车型可以参照原型车在美(iihs)、欧(E-Ncap)碰撞实验的结果。但往往很多特供车真的只有中国才有,国外压根没测过。

特供是诚意表现

心态比较开放的行业人士则认为,国内特供车型是为了迎合国人喜好而推出的产品,更符合国内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对于厂商而言可以促进销售,双方获利何乐而不为。而且消费者的选择性增多了,这是尊重消费者的一种表现。例如奔驰和宝马的产品,在国内除了有加长轴距的L版,还提供标准轴距的原型车,对于消费者而言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车型以供选择。最后,中国特供车型通常使用比较旧的平台技术,成本能更好地控制,同时体现在车价上,消费者的购入门槛也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