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新闻 > 文章内容


从江淮大众、众泰福特、长城宝马等新能源合资项目看,必将有直接的影响。与以往的中外汽车合资相比,新一轮的汽车合资中方并非央企和大的地方国企,没有合资合作的经验和水平。如果外方的股比过大,本就弱势的中方就处于更不利田地。好在,今天的时代非同以往中国合资培养的人才济济,倒流民企已成风气。今天的外资品牌已懂得中国,深谙中国伙伴,但磨合肯定少不了这是任何合资项目都无法逾越的地方,磨好了就合了、和了、赢了。

关于2020年放开商用车股比。首先商用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传统优势产业,有着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也是可以与外资商用车一比品牌、技术、产品和市场高低的产业。但从目前中外商用车合资的效果看,大多合资的还不如不合的。商用车合了黄了的比例比乘用车大的多。这需要中方、外方都多反思。教训也是一种经验。

关于2022年放开乘用车股比。似乎不用太担心。中国乘用车是从合资发展和壮大起来,合资的比例和数量比其他产业和领域都多,中国乘用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合资史。这里面的经验比反思多。扩大股比,不过轻车熟路,谁多谁少,不像新能源汽车那么毫无经验。但放开合资不得超两家的限制,则让外方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不听话,再找一个小三,这会让合资的中方陡增尴尬和焦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毋庸讳言,中国汽车工业还大而不强,那些名列世界500强榜前和榜上的中国车企,还是在产销数量的上榜。如果按品牌自主品牌数量来算则显其小。如果再按专利、利润及利润率、资产回报率来算,则显更小。这是中国车企亟待提升和突破的地方。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3/4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