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新闻 > 文章内容


据德国商报报道,戴姆勒从二十年开始耕耘紧凑型车市场,然而始终不见有大起色。现在,戴姆勒希望在中国为smart品牌寻找一个有成功经验的合作伙伴,期望能够拯救smart品牌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去年戴姆勒公司资深高管凯伦阿特(Karen Adt)接替安妮特温克勒(Annette Winkler)担任smart品牌负责人。温克勒负责smart品牌期间业绩不佳,阿特上任后的首要使命就是带smart走出困境,实现盈利。然而上任大半年有余,阿特还是未能找准战略方向。

戴姆勒总部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就连欧宝汽车在经历了连年亏损之后,中间也实现过盈利,smart却始终没有头绪。作为新任负责人,阿特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要知道,谁能为企业带来盈利谁就有话语权。戴姆勒的下任掌门康松林(Ola Kllenius)以盘活AMG一战成名,这也是他能继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掌门人康松林对smart品牌并无任何情感。单从企业效益考虑,直接放弃smart品牌也不是没有可能。

去年,戴姆勒集团盈利同比暴跌30%。这意味着,康松林正式上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后不久就要开始实施严格的成本节约计划。很多事情要重新规划和安排,smart品牌的命运也将再一次被拷问。

1997年初次在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亮相时,smart曾让世人眼前一亮。smart的问世,创造了一个新的车辆品类,是从前不曾有过的。然而1999年首个完整的销售年业绩就不甚理想,全年仅为八万台整车。当时整体的市场环境不佳。除了外部因素,消费者对两座车的反响也不是很好,认为这种车不实用。smart从一开始就没能找到合适的消费者群体。

发展smart是蔡澈博士定下的基调。戴姆勒内部曾反省smart业绩不佳的原因,认为是起步的时间点不对,二十年前市场和消费者对二座车无法真正接受。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小型车基本能够满足都市人的日常出行需求,是作为家庭第二辆车比较好的选择。即便如此,smart还是未能迎来翻身之日。

  • 1
  • 2
  • 3
  • 下一页
  • 1/3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