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造车企业都有自己一套的逻辑。蔚来是以用户为核心,认为服务即一切商业模式的源头,因而在蔚来的商业逻辑中,其一切布局都是围绕着用户来的。从品牌店到充电车,再到车主俱乐部,蔚来大思路是做服务。威马的想法有一点不一样,威马先将产品做到极致,这个极致是成本与品质的平衡,其优秀的产品成本控制能力甚至将一些传统的大集团甩在后面。优秀的产品获得人户认可,继而实现良性互动,威马的基本逻辑是做产品。如此,在众多的新造车企业中,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商业逻辑。
有一些企业,在商业逻辑中,目标已经不是造车。比如华人运通,造车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车只是一个小环节,他们的目标是拿下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的建设。简单来说,C端的消费可能不是目标,而获得来自政府的订单,从B端赚钱才是真实的意图。华人运通说,在这一块他们成立才一年多就赚钱了,是不是很意外?这可能是新造车企业中第一个真正赚到钱的公司。
还有很大一部分公司,他们造车的目的是来实现自己商业的闭环或者说是延伸。比如大华控股,这个做监控全球第二的企业,前不久还出现在美国制裁中国企业名单中。大华的创始人来造车,当然不会少了大华的支持,也更不会少了大华的技术。他们的所建立的名为零跑的汽车,其中最骄傲的部门就是大华的技术,这主要体现在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零跑对面公开称,大华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研究院、芯片研究院以及5000多科研人员,是零跑的智库。
从仅仅在B端获得政府采购等大客户市场已经不够,大华与零跑之间技术延伸也是未来的业务延伸。同样的,还有董明珠和格力,董明珠想把格力的空调技术用在汽车上,实现业务板块的扩大。而诸如恒大、宝能等、华夏幸福等,他们也在试图将小镇经营和汽车概念结合。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鹏汽车的目标也是阿里战线扩张。作为阿里系造车的典型代表,小鹏被认为是阿里在BAT抢夺汽车入口的关键布局。小鹏汽车是斑马、高德之后,在汽车领域的接口抢占着。
作为业务线延伸的另一个代表是神州租车。这个每年消耗庞大汽车的汽车出行公司,在2017年决意自己造车。神州的盘算是,一年自己消耗的汽车至少超过5万辆,反正都是要买的,为什么不买自己造的车呢?于是先要入股长江汽车,后来花费百亿元买下了宝沃汽车。其实宝能旗下也有一个出行公司,宝能的逻辑和神州有相似之处,但具体商业模式不一样。
同理,造汽车零部件的也希望造车,做汽车软件的也希望硬件自己来,汽车原材料上下游的也对此蠢蠢欲动。典型的代表是多氟多、京威股份等,但这两个造车的命运都不太好,如今一个陷入困境一个已经放弃了造车。在造车的逻辑上,还有一些出乎意料外的事情,比如新特汽车,这家新造车企业将自己定位在深耕西南三省。这对于大多数吧目标瞄准全球的车企来说,有点意外。
新特有一些很另类的想法,除了聚焦在西南三省,其在出行战略上也和其他企业试图打造自己的出行平台想法不一样。新特在这三个省拿下了网约车牌照,这家公司认为牌照未来会比较稀缺,而掌握车队将是资源所在。新特的出行是建立车队,并为出行平台提供在本地的司机+车队。这是可能让外界有点迷惑,这到底是一家怎样的新造车企业?
注释:本站发布所有游戏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说明,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Copyright 2024-2025 今日新开传奇_新开中变传奇_热血传奇新服网_新开网通传奇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