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供应商的动向往往直接反映出行业的风向。近日,摩根士丹利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的智能手机电子器件供应商们正在为下一个大产品做准备,这个产品并非炙手可热的VR可穿戴设备,而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
该发现正式表明,继手机产业之后,汽车将成为下一个迎来变革节点的行业。尽管汽车比手机复杂得多的论调仍然存在,但供应商们用脚投票的行动证明了,智能电动汽车的现实已经越来越清晰。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智能手机的巅峰期已经过去,为手机供货的电子器件供应商们正在寻找下一个增长引擎。在他们看来,头戴显示器这类新型可穿戴设备的前景,显然没有汽车行业的机会来得实际。
VR(VirtualReality, 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曾一度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未来互联网场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但在经历过一轮爆发式增长之后,VR设备行业的泡沫尽显。业内普遍认为,该领域的增长更多地在由资本驱动,而非真正的消费者需求。
与此同时,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有着近130年历史的汽车的驱动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内燃机和变速箱正在逐渐被三电系统取代。
之前一份同样来自摩根士丹利的报告预测,大众汽车被曝出的排放丑闻不仅将结束柴油车的历史,还可能会加速内燃机时代的终结。严苛的排放标准、刻不容缓的环保压力,都在导致传统汽车厂家的成本增加,进而加快它们转向电动车业务的速度。
供应商们显然也已察觉到这一趋势:电子供应商们认为,它们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专业技术,比如摄像机、传感器、电池和显示器等,蕴藏着很多机遇。随着汽车行业逐渐从内燃机驱动转向电动汽车,以及最终的自动驾驶,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化。
该报告同时指出,为了把握电动车这一未来的风口,供应商们不仅在接触涉足电动车业务的现有品牌,还在积极谋求与潜在的新加入者的合作。因为在他们看来,后者大有主导汽车行业的机会。
这样的论断倒是和国内一位企业家的论调如出一辙。颠覆者永远来自于行业外,这是于去年宣布进军造车领域的互联网企业乐视的掌门人贾跃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年前,估计老贾的这句话被许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但随着越来越多如谷歌、苹果、Uber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加入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汽车王朝或许真的要变天了。
近期一篇题为《为什么说汽车行业的未来不属于汽车生产商?》的文章详细剖析了阻碍传统汽车制造商颠覆行业的几大因素,位居其首的一点就是创新。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制造商基本上是零部件的组装者,并不掌握工程的主导地位,自然也丧失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而一些新进入的互联网和技术公司则不同,它们拥有在车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更拥有快速创新的传统,这些对于智能电动车的研发至关重要,却恰恰是传统主机厂欠缺的。
细数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汽车行业闯入者,国内有百度、阿里、腾讯、乐视等互联网圈大玩家,但只有乐视是明确宣布了要自己造车。如今,乐视已经完成了其汽车生态系统的初步布局,投资了充电桩企业和易到用车,更与阿斯顿?马丁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乐视第一代超级汽车由阿斯顿?马丁代工,乐视还将向阿斯顿?马丁代未来的电动跑车输出三电动力总成和乐视车联网系统,进展称得上是顺风顺水。而BAT三家目前或停留在概念阶段,或仅涉足了车联网领域,暂且称不上是汽车制造商。
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上,除了已有的特斯拉,谷歌和Uber目前只涉足了无人驾驶技术,苹果倒是早就在布局造车业务,却一直秘而不宣。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名为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简称法法)的美国公司于近日进入了公众视线,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并将在内华达州投资10亿美元建厂。该公司的新闻稿显示,除了生产汽车之外,法法还将探索汽车和技术行业的其它领域,包括打造特殊所有权车型,研发车载内容以及无人驾驶技术。
据悉,这家略带神秘色彩的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拥有雇员近500人,并拥有一支全球化的汽车和技术专家高管团队。与普通的电动车生产商相比,法法没有仅把自己定位为一家组装厂,而是把打造智能互联网交通解决方案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利用互联网将车作为智能交通体系中的一环,打破边界,垂直整合,深度参与到从生产到使用的每个环节。
这样的创新理念,如果能辅以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营销模式,相信法法的未来不可限量。据称,法法的首款产品将在2016拉斯维加斯CES展上亮相,这颗新星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届时便将会有初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