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国家标准委员会(下称国标委)继推出《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下称《草案》)后,又一鼓作气推出了《规则》,除了在生产条件上对校车企业提出相应要求外,还对生产校车企业的规模有所规定,初稿中的规定是企业前三年的总销量未达到5000辆的客车企业,将无法进入校车的角逐。这意味着能进入到校车领域的客车企业仅为20家左右。
记者了解到,在第一稿以后,今年五月份校车企业准入法规的第二稿也会出来,与第一稿中取得校车资质的企业必须连续三年销售3000辆等要求不同,此次对校车企业的准入要求也大幅降低。
按照最新的标准,去年生产客车的98家企业中,大部分都能进入校车领域,某客车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企业正在上报产品。
差异蛮大的,离我们希望值比较远,感觉很失望,低到几乎没有标准,记者致电MAXUS大通、宇通、五菱等多家主流校车生产企业,得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回答。
这与《草案》的结果如出一辙,《草案》在征求意见时,曾被业内斥责照搬宇通的行业最高标准,完全采用大客车的生产标准,使六米以下的客车和其他非长鼻子的客车均无法进入到市场竞争,校车市场面临被一家独断的局面。
与此前宣布的草案不同,《标准》并没有抬高校车本身的门槛,而只是增加了校车的安全配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有关部门降低标准,也是为了考虑各个地方不同的财政能力和道路水平。
此次降低标准,主要也是希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而在使用层面,作为一个全国通用的标准,《标准》更加尊重现在的实际情况。如果标准定得太高,很多发达地区即便没有中央政府补贴,也能自行购买,但是目前校车的使用需求量最大的仍然在一些边缘地区,那里道路崎岖,财政能力又比较差,如果标准定得太高,这些地区会因为没有财力而无法购买校车。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法规更多是起到一个引导消费的作用,政府希望通过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能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进而强烈推进这个事情。五菱汽车工业集团销售总监欧培告诉记者。
虽然校车法规降低了,竞争也加剧了,但我们的销售计划并没有减少。林伟告诉记者。而宇通客车校车销售部总经理钱瑞瑜也告诉记者:虽然竞争并没有因标准的推出而减弱,但对宇通影响并不大,随着对宇通在校车市场品牌意识的形成,知名度的提升,未来在校车市场的路会越走越宽。
获得市场的机会不是靠保护,而是靠竞争,最终还是要让客户去选择。欧培也告诉记者,五菱的校车靠的是口碑和高性价比。
规范中的校车市场,也使更多的生产企业看到了商机。记者了解到,包括宇通、五菱、江淮以及美国三大校车生产企业纳威司达等校车市场正规军,正在蓄势进入国内校车市场。
美国四大校车生产企业之一的纳威司达,在进入了中国市场一年以后,面对日益规范的校车市场,已萌生了合资生产校车的想法。在北京车展上,纳威司达高层透露,希望与目前在中国的合作方江淮汽车开展校车业务方面的合作。
该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市场预计每年的校车需求在3万-8万之间,远高于美国市场的2万辆。不过由于以进口车方式进入中国,纳威司达校车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而其合作方江淮汽车旗下星锐汽车,则也将校车业务,作为其未来主打的市场之一。当然,星锐和纳威司达将各自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
而上海汽车则充分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国家规定的18项基础上又增加了4项,即先碰、后碰、侧碰、翻滚,达到24项标准,远高于国家标准,以保证产品售出以后100%树立起好的口碑。而宇通计划投资28亿专门造一个校车工厂,今年年底将开发100多个校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