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了?斯柯达换标只是换标并非“独立”

更新时间:2020-4-4 13:38:04 浏览次数:0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斯柯达对尾标做了更换,从曝光的图片可以看出,斯柯达4S店内在售的明锐尾标已由上汽大众更换为上汽斯柯达。与此同时,有消费者在北京斯柯达4S店购车时发现,部分在售的昕锐和昕动车型也已更改尾标,不禁感到诧异,为何在华销售已十年的斯柯达突然要大规模换标呢?

消息一出便有媒体猜测,此次斯柯达更换尾标的大动作是否意味着其在华彻底独立,是否意味着对上汽大众对斯柯达的品牌建设进行调整?难道种种举动是斯柯达即将独立,拥有绝对的自主权的标志?本着以求真为原则的小编,对此事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事实却非如此。

◆◆◆

否认独立化

对此,小编采访了斯柯达内部负责人,他向小编解释:尾标的更换只是为了提升斯柯达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此举只是单纯的进行尾标更换,就像上海大众更为上汽大众一样,本次之所以选择低调换尾标就是怕引起斯柯达独立这一观点的误会,若真如此,斯柯达一定召开发布会,正式通知媒体和消费者。

若只是简单的一个换标动作,为何媒体会产生 斯柯达独立的猜测呢?这并非毫无缘由。

其实,斯柯达品牌在欧洲市场已经在大众品牌之外独立发展,但在中国,斯柯达虽然品牌独立,但仍隶属于上汽大众销售公司旗下管理。早在2014年,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在一次采访中就表示:我们不是大众的小弟,而是一个独立的品牌,在斯柯达的品牌推广方面,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明确、更加清晰的策略。目前,我们正在和上海大众讨论如何从销售和营销方面把斯柯达品牌与大众品牌进行分离。但这一宣言并没有给斯柯达在华发展带来任何变化。这也是外界认为,本次斯柯达换标是销售体系独立的一个信号。

那么,既然斯柯达与大众存在了十年的归属关系,为何想要独立呢?

自2006年大海大众将斯柯达明锐引入中国开始,斯柯达就被作为是大众旗下一个子品牌来为上海大众进行车型补充。因没有自己独立的销售公司,不能统一管理斯柯达在华品牌定位、产品序列以及价值体现等独立运作资本。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受中国相关政策(一家海外车企在华最多只允许有两家合资公司)限制,所以只要政策不变化,斯柯达是不可能从上汽大众独立出去单建合资公司的。

当然,合资公司不能设,品牌平行化运作还是有可能的,只要上汽大众给斯柯达单独设立销售体系,就像奥迪之于一汽-大众那样是两条独立的发展线,那么斯柯达品牌的定位会更清晰,知名度和产品价值自然也会提升。但因为上汽大众目前跟斯柯达的产品线是平行的,所以这个可能性也很低。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表示。

◆◆◆

局限下再做努力

的确,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级阶段,斯柯达凭借上汽大众在华的品牌知名度获得了成功。但事实上,斯柯达本就是一个独立的品牌。

斯柯达品牌于1895年诞生于捷克,与奔驰、标致、福特并称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制造商。1991年大众集团购买了斯柯达公司70%的股份,其余30%股份在2000年收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众挽救了斯柯达,但是具有百年历史品牌的斯柯达,拥有独自品牌建设的能力。

而在汽车保有量逐渐趋于饱和的市场常态下,不仅豪华品牌车型价格下探,普通品牌价格也呈下降趋势,本就定位低于上汽大众价格的斯柯达,在大众进行价格下调时,还存在哪些优势占领市场?斯柯达进行品牌建设也是谋求发展的必然之路,而本次换标就是以增加曝光度和识别度来强化品牌性。

作为大众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斯柯达也没必要在技术上另起炉灶,既可选用成熟的技术,也可以选择大众汽车集团现有的最新术。所以正如斯柯达这位内部人员所说:本次换标是对斯柯达进行清晰的品牌定位,也是对斯柯达进入中国十年来成绩的认可,为品牌知晓度的提升起到强化作用。

事实上,斯柯达虽然受控于上汽大众的发展限制,销量和品牌一直处于尴尬的状态,不温不火。但经过10年的在华发展,斯柯达车型已经增至10款,覆盖A0级、A级、B级、SUV、旅行车等多个市场,销量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今年上半年,斯柯达在华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45800 辆,同比增长5.4%,占上汽大众总销量的15.1%。在刚刚过去的7月,斯柯达销量继续猛增,单月销量达到21400辆,同比增长16.1%,占上汽大众总销量的15.8%。

据悉,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及斯柯达汽车于今年3月底在布拉格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未来5年,上汽大众将作为投资主体投入约150亿元人民币,开发斯柯达品牌的新能源车、CUV和SUV车型,斯柯达的首款7座SUV KODIAQ也即将于明年初正式上市。

经过品牌调整后的斯柯达将会有更多的销售空间,增加的新能源车型将更适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相信,在强化品牌建设后 上汽斯柯达将带给市场更得产品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