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新闻 > 文章内容


其次,合资企业面临的是产品向上的尴尬。合资品牌往往有天花板,比如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他们的产品不可能过于向上,因为有奥迪;同理,上海通用也不可能过于向上,因为有凯迪拉克,所以大部分合资企业只能选择产品迭代与重复,或者产品向下,与自主品牌直接竞争。

而随着大众廉价车在中国国产,这种直接竞争不仅仅局限在韩系、法系,日系和德系也将与自主品牌直接竞争。但是,合资品牌产品一味向下就是出路吗?

不仅如此,合资企业也面临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压力,最直接的压力就是2018年即将实施的双积分政策。实际上,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配置、在智能化、新能源方面的优势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灵活。

同样的车型、同样的价格,自主车型比和合资车企武装的更多更丰富,现在合资企业还具有的发动机和底盘的优势,但按照中国车企的成长速度很可能在两三年之内被赶超,那么合资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在什么地方?上述高管进一步表示。

不可否认,合资企业的强大现在是销量的强大、品质和质量上的强大,但是在技术上并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做到不可逾越。

面对特立独行的90后的消费者,未来合资企业在研发、投资、产品、战略、决策上到底怎么走?这不仅考验着合资企业的中方,也考验着合资企业的外方。

当然,后合资时代,合资企业股比放开的博弈、以及新能源合资审批的放开,都在考验合资企业中外双方的默契程度,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奥迪和奔驰在中国的此消彼长;而跟进大众江淮模式,福特试图合资众泰生产电动车,无疑会对长安福特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4/5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