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拿到牌照打车不再难?涨价成必然趋势

更新时间:2020-4-4 13:40:28 浏览次数:0

网约车的江湖一直不太平,随着首汽约车获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不太平的出行市场又被掀起了一阵小波澜。

从当初的不合法,到如今正式转正,牌照成为了网约车平台的免死金牌,各平台也前赴后继地加入到了考证的战斗中。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已经有10多家网约车平台正在咨询和申请经营牌照。

似乎,一个合法、光明的网约车时代已经到来。网约车不会再被社会正义声讨,司机也不用再担心被拿住罚款。在春节期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是否会随着这次合法化进程一并解决呢?

网约车平台需要穿上线上线下两只靴子

8日,北京市交通委正式向首汽约车颁发了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这也就意味着首汽约车具备了合法地位。其实,首汽约车并不是第一个获得许可证的。早在1月份,神州专车就率先获得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成为了全国首家获得许可证的出行平台。

不过,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网约车平台获得线上运营牌照后仅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了线上服务资质,但落实在各个城市还需获取线下运营资质。首汽约车CEO魏东表示按照新政要求,车辆等线下能力认定需等平台获得资质之后,到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进行认定。首汽约车下一步将配合各地方主管部门的各项要求,尽快完成相关线下能力认定。

也就是说,获得线上运营资质的网约车平台还需要根据各个城市对网约车司机和车辆的要求,向各个城市的相关部门进行申请,而各个城市对网约车的要求细则也不仅相同,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神州专车虽然在福建厦门具备了线上线下的运营资格,但在北京的线下运营资质也还在申请过程当中。

而滴滴作为当前网约车的行业老大,也由于平台规模较大、司机队伍庞大、运营车队繁杂等各项原因,在考证道路上落后了对手。滴滴方面对此表示平台线上能力认定还在审核中,滴滴平台规模比别人大,各类测评复杂、耗时长。同样的原因,未来滴滴在完成线下资质审核的难度也会加大。

司机成抢手资源

近期使用过网约车app的用户都深刻体会到了打车之难,当初的马上出发已经悄然转变成了无人接单。甚至加价打车也变得不那么容易,而有时傻傻等待等来的接单司机却还在几公里之外。

活多了,是现在网约车司机的普遍感受,没人接单了是现在用户的感受。这一矛盾的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司机变少了。

在网约车疯狂补贴的时候,司机轻轻松松就能实现月入过万。高薪酬的待遇让人们羡慕不已,买车跑滴滴/Uber在当时掀起一阵风潮。然而市场瞬息万变,随着滴滴Uber合并,补贴瞬间断崖式下跌,有数据显示,70%的司机月收入不足4000元,79%的司机对收入情况不满意或者感觉一般。网约车司机月入过万的梦想随之破碎,大批司机在可干可不干的时候选择了退出。

另外,网约车新政对司机户籍、车牌归属地、轴距等均有明确的要求,新政实施终结了此前司机和运营车辆的混乱时代。北京市交通委在去年年底约谈滴滴、易到、神州、首汽等网约车平台时,无论司机还是车辆规模都整体锐减。例如,滴滴在北京有110万司机注册,20余万活跃司机,但只有10.7%符合京籍规定。

网约车司机需要通过考试领证上岗又挡住了不少想吃螃蟹的人,目前国内开始进行网约车驾驶员培训资格考试的城市,通过率普遍不超过20%,广州首场19个考生中只有2个人通过,只有10%的通过率。

网约车平台获得经营许可证只意味着平台获得了合法地位,但合法的司机也成为了各个平台争夺的资源。

涨价或仍将持续

在网约车平台补贴混战期,受益的不只是司机,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也享受了一波白菜价的网约车。然而随着平台的兼并,此前被价格战扰乱的市场逐渐走向理性,滴滴们做的毕竟是一单生意,收割垄断利润是必然趋势。

而随着新政的逐步实施,网约车走向正规化,由于价格受监管、补贴不在、车辆锐减、运营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用户出行需求并没有下降,公众最关心的打车价格或将再次迎来涨价。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现在到了考证时代,以上海为例,差不多90%的车和司机都被放到了网约车的门槛之外,供不应求的时代再次来临。供不应求的效果有几个:一个是乘客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方便地打到车了;第二个,网约车的价格一定会上涨。

曾经的马上出发,如今的无人接单,打车难、打车贵并不会随着网约车合法化有所改变。